【聚焦十九大】(中国治)中国重典治污渐成常态 做大绿色GDP谋增长新径
中新社北京9月12日电 (记者 李晓喻)中国正在进行第四批环保督察。截至9月初,立案处罚数量已超5600家,罚单突破2.8亿元人民币,近300人被拘留。
图为8月26日,蓝天白云下的美丽厦门。中新社记者 张斌 摄
从确立终身追责制,明确损害生态环境和资源将影响官员仕途,到密集派出督察组巡查地方环境问题;从限产停产,到关停达不到排放标准又治理无望的小工厂,“重典治污”正成为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常态。
分析人士认为,考虑到目前中国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中共十九大后环境保护措施料将更加严厉。
5月6日,内蒙古通辽空气污染严重 ,街头民众戴口罩、裹纱巾应对沙尘天。中新社记者 刘文华 摄
过去数十年粗放式发展使中国欠下了高额“环境债”。据中国环境保护部数据,2016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空气质量不达标者高达四分之三;6000多个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中,处于“较差”和“极差”级别的监测点合计超过六成。
在此情况下,能否切实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绿色”作为未来发展议程的底色,不仅关乎民生,亦直接影响外界对中国前景的信心。
有海外观点认为,考虑到“刮骨疗毒”带来的痛苦,中国“向污染宣战”可能止于口号。
对此,中国第三届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张孝德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已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出空前决心。
近年来,中国密集出台一系列改革措施推进绿色发展。继2015年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后,仅2016年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文件就超过20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制度体系逐渐完善。
目前,中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均已出台,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也已实施。今年上半年,中国环境执法力度进一步加大,按日连续处罚数额超过6亿元,是去年同期的两倍有余。
“地方政府、企业和国际社会千万不能低估中央重拳治污的决心”,在张孝德看来,生态环境保护料将成为继反腐之后中国又一个力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重头戏”。“预计中共十九大之后,中国会在环保和生态文明方面出台一批更严厉的措施。”
也有人担忧,环保力度持续加码,可能使刚刚跃上增速6.9%“小台阶”的中国经济发展承压。
如何兼顾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历来是个难题。不过对中国来说,这是个披沙拣金的过程:在污染防治攻坚战中受到冲击的企业和产品,往往是经济转型升级要甩掉的累赘,而低污染、高质量者则将因此迎来发展“风口”。
5月14日,北京蓝天白云晴朗天气。中新社记者 侯宇 摄
前段时间中国坚决取缔的“地条钢”,就是高污染、低品质的典型。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顾建国的话说,如果允许这种劣质钢材存在下去,不仅扰乱钢铁市场公平竞争秩序,还会影响中国由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
张孝德称,从这个角度来说,加大环保力度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降低能耗、优化产业结构,用绿色GDP代替用高污染、高能耗换来的GDP,这是双赢。虽然短期内经济可能受到一定影响,但终将走向生态环境与经济的良性循环。”
同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本身也会为经济增长提供大量机遇。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表示,实现减排、节能、控污、废弃物再利用等目标需要投入,需要服务,需要就业,自然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完)
原标题:中国重典治污渐成常态 做大绿色GDP谋增长新径(责任编辑:林一峰)
先讲一下我的专业 先说我专业的,我是设计师,我对于品牌价格的套路也算门儿清的,用我的专业跟大家聊聊一件衣服的卖价是怎么算出来的吧,工厂自有品牌一般销售倍率为2-2.5倍,知名品牌倍率为出厂价的3...[详细]每日信息:详解房贷置换经营贷:看似省钱却隐藏着你无法承受的风险
你知道很多人爱你,也有很多人骂你。...[详细]
“僵尸股”中,2015年净利润在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一共有234家,占比6.22%。...[详细]
比如一些医药,比如地域性强的白酒。...[详细]
你也能通过这些信息来制定对以后的网页内容有帮助的计划...[详细]
自己做模板,自己做添加元素,实现完全自助建站流程。...[详细]
不过那些经营创新、营销前卫的网红餐厅,如水货餐厅、黄太吉、雕爷牛腩,现在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了。...[详细]
今天下午,新东方在线CEO孙畅、COO潘欣与CFO尹强对新东方在线的过去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解读。...[详细]
记者前往北京信友云车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海淀区永澄北路的注册地点,但并没有找到这家公司的丝毫踪迹。...[详细]SEVENTEEN HOSHI入伍前捐赠1亿韩元:愿孩子们更健康地追逐梦想
另外,2C这块机会已经非常少了,资本在培育一些新的热点,资本一进来,行业也随之热起来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