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11月18日,江苏科技大学官方微博发布情况通报。通报称,今年9月,学校收到我校教师郭某涉嫌学术不端的举报,立即启动调查程序。经调查取证,认定郭某存在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已按规定解除了与郭某的聘用协议,并对其团队师生进行了妥善安排。(据中国新闻周刊11月19日报道)
高校的通报看起来平淡无奇,后面却深藏着一个大秘密:这位郭某靠履历造假进入高校,疑似只有高中学历,最后成为学校的首席科学家,直到被举报才东窗事发。而此时,离郭某进入高校,已经两年多了。
郭某的骗术高超吗?并不是这样。媒体查询公开资料发现,其自称是1994年陕西省的高考状元并不属实,他到澳大利亚留学的授业导师,年份也对不上。至于其学术杂志的编委身份,查询并无此人。更别说,他的俄罗斯工程院的院士身份,这个机构是民间组织,并非官方设置……简而言之,他的履历漏洞百出。
那么,郭某又是如何进入江苏科技大学的呢?难道,高校在引进人才的时候,对这些天花乱坠的信息,没有进行核实处理吗?为何上这么大一个当,闹成了一个巨大的笑话?
相关截图再说,在纳米相关领域,有能力和水平的专家就那么多,随便找一位业内人士核实,也不难发现破绽,产生疑问。
哪怕高校因为工作疏漏,审核不严,给了郭某工作的机会,但他根本上并不具备相应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难道在实际工作中,就没有任何师生发现不对劲?高校没有任何考核考察机制?这令人难以想象。难道,引进郭某就是当个花瓶,并不实际承担工作吗?
郭某造假当然可恶,但高校给骗子舞台,提供经费,还让他带学生,更应该承担责任。
通报称,学校深刻认识到在郭某引进过程中存在材料审核把关不严等问题,将严肃问责,同时举一反三,杜绝此类问题发生。但是,到底是哪些人的责任,又如何追责,不妨后续向公众通报详情。
同时,相关主管部门也应该介入调查,不能由高校自己查自己,看里面是否存在不当交易。毕竟,离谱的事件背后,不排除是诸多综合因素导致,需要权威调查澄清真相,同时堵上制度漏洞。
(责任编辑:拷秋勤)
而在现在的格局下,为了快速追赶头部对手,弥补和竞争对手在内容数量上的差距,后起平台对做号党进行默许和扶持,以内容水化为代价,获取大量工业废水流量,就成了很正确的选择。...[详细]
如果同行们发现我说了那么多其实是我不会玩,跪求人艰不拆。...[详细]
当然现如今是不建议大家这样干,一个身份证对应一个号。...[详细]
互联网时代的B2B交易,要想办法把这个三个流的成本重新算清楚。...[详细]
这并不是永安行的第一次IPO申请,在2015年6月,其就有过在A股上市的尝试,但当时并没有引起过多的注意,在共享单车的概念火爆的现在,它的第二份IPO申请则引来了巨大的关注。...[详细]
主营业务为基于原创“崩坏”IP开发和运营游戏、漫画、动画和轻小说等互联网文化产品。...[详细]
尽管彼时友友用车的团队对“电动汽车分时租赁业务”有着很高期望值,但这个领域,目前的阶段来看,同样存在着很多痛点: 1、自购车辆模式太重,资金压力大,新能源车残值低,目前市...[详细]
某些非常优秀的,会去做投资经理,薪水会达到15K上下。...[详细]
哪些可以构建先发优势?多账户体系,客户分类分级,有了这些,你的客户才会对你产生粘性,很难被其他平台挖走。...[详细]
但是导致了消费者心理期望过高,部分消费者在线下实际消费后发现与预期感受存在一定差距,这也就使得消费者二次进店消费率不高。...[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