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机场公安9月8日通报,近日,有网民在社交平台上发布“机舱内点燃打火机,配文'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经查,迟某某(女,34岁)于2025年9月6日乘坐国际航班从新加坡樟宜机场飞往成都天府国际机场。航班飞行过程中,迟某某为博取流量、吸引关注,在座位上点燃随身携带的打火机并拍摄视频。航班落地后,迟某某将拍摄的视频、杜撰的文案拼接,标注视频定位地点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后发布于社交平台。经过排查,迟某某今年以来未乘坐国内航线航班,排除其故意危害公共安全的嫌疑。目前,四川省公安厅机场公安局已依法对迟某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此前报道:
女乘客炫耀多次带打火机登机,航空安全引担忧(百姓关注)

9月6日晚,一位女乘客在发布客舱自拍视频,炫耀“第N次”把打火机带上飞机。视频中,女乘客得意地展示着手中的打火机,窗外是万米高空。这条标榜“第N次带打火机登机”的视频,与其说是个人炫耀,不如说是对航空安全体系的公然挑衅。当打火机一次次突破安检防线,究竟是个别人的“小聪明”,还是安保系统出现了漏洞?
航空安全无小事。一根火柴、一个打火机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正因如此,机场安检才被称为“空防安全第一关”。当“成功闯关”被当作值得炫耀的战绩时,暴露的是对公共安全意识的淡漠。每个人都是安全链条上的一环,任何环节的松动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
安全底线不能成为博流量的工具。女子的“N次”的成功带入,到底是怎么回事?必须要查清。安全不是儿戏,更不能成为赚取眼球的筹码。航空安全是经过无数血泪教训建立起来的生命防线,每个环节都关乎着“生命安全”。社交媒体不是法外之地,高空之上更无小事,除了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检视安检流程,用技术和管理筑牢安全防线,让每个“第一次”都成为“最后一次”。(图源:大风新闻)
(责任编辑:南充市)
100支援战车则可以与100坦克协同配合作战。...[详细]
在民事救济和执行方面,受害人需要自行承担艰难的取证、诉讼成本,胜诉后还可能面临执行不能,无法及时有效弥补损害。...[详细]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指出,今天人类又面临和平还是战争、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抉择。...[详细]
当事人郭先生称,一路上会给她们扇扇子,哄她们开心。...[详细]
二人同乘一辆车前往会谈地点。...[详细]
姚守拙主要从事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取得了卓越的研究成果,特别是在发展交叉学科并应用于新型化学与生物传感方面完成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创新工作,相关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先进水平。...[详细]
柬埔寨皇家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金平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的阅兵活动经过精心设计,旨在传递中国的自我定位——全球和平与稳定的维护者。...[详细]
新型舰载激光武器首秀在阅兵式上,海上作战群3个方队的最新成果备受瞩目。...[详细]
《标识办法》聚焦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关键点,通过标识提醒用户辨别虚假信息,明确相关服务主体的标识责任义务,规范内容制作、传播各环节标识行为,以合理成本提高安全性,促进人工智能在文本对话、内容制作、...[详细]
这是对空抗击方队接受检阅。...[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