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宋卫国
从家门口到伊犁河大桥只有不到3公里的路程,关林森经常会到河边散步。看到如今宽阔的桥面上各种车辆飞驰而过,他总会想起儿时陪父亲撑船摆渡群众的日子:“从渡口到大桥,伊犁河变化太大了!”
出生于1960年的关林森一直居住在伊犁河畔,一条伊犁河将伊宁市、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两地阻隔在了两岸。伊犁河大桥建成之前,要想到河对岸办事、看病、采购,都离不开摆渡人。关林森的爷爷、父亲都是伊犁河上的摆渡人。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伊犁河上的渡口。图片由关林森提供
从只能搭载十几人的单槽木船到可以运牲畜、汽车的双槽木船,关家摆渡人在伊犁河上见证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深夜突发疾病的病人、用牛羊换粮食的牧民、开学季赶着去报到的学生、长期往返两岸采购的商人……他们都要靠这条渡船往返在伊犁河上。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需要渡河的人越来越多,随身携带的物品也越来越多,跟着父亲的关林森开始充当“临时管理员”的角色,在渡口旁维护秩序。船工的哨声、夕阳下的渡口、嘈杂的声音一直留在他的记忆中。

横跨河面的伊犁河大桥。孟霞摄
1975年,伊犁河上第一座大桥——伊犁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这座长300余米、宽8.5米的现代化桥梁让摆渡船成为历史。大桥通车的那一天,关林森早早就到了现场,看着眼前宽阔的桥面十分高兴,他父亲也从渡口的船工变成了伊犁河大桥的“守护人”。
大桥通车了,河两岸的群众再也不用起早贪黑地挤渡口了,骑自行车、赶马车、步行都能抵达河对岸。随着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一座大桥已经无法满足伊犁河两岸群众的需求了,为了让各族群众的生活更便捷,从1975年到2025年的50年间,伊犁河上已建成7座大大小小的桥,如今不管是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可克达拉市各团场还是从周边各县市,都能方便、快捷地往返伊宁市,而且还能欣赏伊犁河沿途的美景。
桥梁越修越多,道路越来越宽阔。退休以后,关林森找到了自己的新乐趣,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他都会来到当年维护秩序的渡口旧址,这里早已看不见渡船、听不见号子声了,多了不少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关林森在这里做起了“免费导游”,他常常给游客们讲当年发生在渡口的故事。一条伊犁河见证了伊犁人民生活的变迁,这是一段幸福生活的鲜活历史。
照片里的新疆①丨从“豆选”到全过程人民民主
照片里的新疆②丨从“第一口井”到“千万吨级”
照片里的新疆③丨从第一股棉纱到现代化纺织产业园
照片里的新疆④丨霍尔果斯六代国门记录向西开放步伐
照片里的新疆⑤丨从果子沟天险到通途大道
照片里的新疆⑥丨从第一炉钢水到现代化上市企业
照片里的新疆⑦丨从舷窗旧影到云端新枢纽
照片里的新疆⑧丨从手摇电话到5G通信时代
照片里的新疆⑨丨从铅与火到数与智
照片里的新疆⑩丨从蒸汽机车到“复兴号”动车
(责任编辑:方梓媛)
在确定了三条路和有一个人游走的前提下,无论是3V3还是4V4,都会显得人数过少而缺少变化,因为在一条对线路上,如果是1V2,那么这个人完全不能够发育,而如果是2V3,那么这两个人是能够比较好的存活...[详细]
直到目前,所有的分时租赁平台里能够做到这两点的,依旧寥寥无几。...[详细]
一种是渠道,第二种是媒体品牌,第三种是自媒体。...[详细]
说,除了和别人沟通交流,还有一个就是讲出来,小范围讲,更要争取在大众面前讲,中国最牛逼的演说家——马云曾说过: 有人说,你的口才很好,演讲不错,是怎么学会的?我跟大家分享...[详细]
”——蔡文胜 现在很多人有一个逻辑,BAT是做什么,就是做互联网。...[详细]
和我一起打工的都是印度裔的男人,但人家一片儿都不会帮你搬。...[详细]
有人统计,北京某街区车辆损坏已达一成!倘若总体比例较小,企业尚能承受,但这个比例到底会有多高,会不会继续恶化呢? 这是谁也无法预料的。...[详细]
先简单回顾一下事件: 一名男子与两名女孩因为推广扫码发生冲突,男子全程脏话,实在不堪入耳。...[详细]
最近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SDSN)在3月20日发布了世界幸福国家排行,挪威被评为2017年世界最幸福的国家,中国排名第79。...[详细]为期7个月! 云南省市场监管局开展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整治
“对公司而言已经达到良好的宣传效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