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一这10大景区人最多,你去了热门景区还是小众景点?
【资料图】
据央视新闻微博报道,大数据统计,五一假期杭州西湖游客量居榜首。4月29日零时至5月1日16时,全国景区游客量排前十的景区分别为:杭州西湖、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南京钟山风景区、北京颐和园、大理古城、西安大雁塔·大唐芙蓉园景区、济南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武汉东湖风景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北京天坛公园。
据央视新闻报道,记者从中国旅游研究院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旅游人次有望突破2019年同期水平,达到24000万人次,其中,部分热门城市一票难求,中长线游、乡村游等旅游方式热度飙升。
早在“五一”来临之前,假日消费就已显示出强劲增长势头。国内热门城市“五一”机票提前预订量远超2019年同期;境内酒店市场的搜索热度已达2022年同期9倍以上;国内旅游订单创五年来最高。记者从多家平台获悉,今年“五一”,游客出游意愿强烈,出游需求充分释放,火爆的预定情况反映出强劲的旅游需求。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从预测数据来看,今年将是2020年以来最好的五一劳动节假日旅游市场,也是乙类乙管以后迎来旅游市场复苏和产业振兴的第一个转折点。从预测数据上看,今年的5天假期将会有超过24000万人出游,将恢复到2019年的104%。从旅游收入上看,我们预计会创造1200亿以上的旅游收入,恢复到2019年的83%以上。
旅游作为重要的消费产业,一方面拉动目的地景区、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增长。另一方面,旅游业的复苏,也可以带动景区、酒店、度假区等项目的投资和当地餐饮娱乐等存量资源的综合利用,有助于拉动社会整体消费。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表示,今年“五一”假期的旅游市场呈现出四个明显的特征。
中国旅游研究院院长戴斌:第一出游的人更多了,第二游客出游的会更远了。我们预计今年五一劳动节将会恢复到270公里~280公里这样一个出游距离。第三个特征就是我们广大游客在目的地停留更久了,过去可能一日游,现在可能要过一个周末,甚至要过更长的时间,可能要把一个地方深度体验。第四,玩得更有文化了,大家以前可能出去是看山看水看风景,但是我们现在看,无论是非遗、文博场所,还是沉浸式演出,广大游客都给予了非常积极的回应。
上海、南京等口岸出境游热度攀升
五一假期作为出境团队游重启后的首个假期,在上海、江苏等地,旅客出境游热度持续攀升。
记者从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站了解到,目前出境游的旅客已占该口岸出境总量的65%。“五一”假期,南京空港口岸预计共有出入境航班167架次、出入境旅客1.9万余人次,日均客流量近4000人次。为应对中国旅客出境旅游热情,部分航空公司正在加紧恢复原有运力,国际地区航线密集上新。
根据预测,“五一”假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总数预计将达到21.7万人次,日均4.3万人次;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出入境旅客总数预计将达到3.3万人次,日均近0.7万人次。
海南三亚酒店入住率有望突破86%
假期出游少不了买买买,实行离岛免税政策的海南也点燃了假期出游人们的消费热情。某商旅平台大数据预计:今年“五一”假期三亚市旅游酒店整体入住率有望突破86%,几个重点区域,海棠湾预计突破90%,大东海预计突破85%,三亚湾预计突破80%。
预计,临近海南的省份,广东、广西、四川、湖南自驾游游客的临时预订还会进一步拉高“五一”假期期间的订单。
(文章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标签:
(责任编辑:澎湖县)
谷歌的WebmasterTools服务可以帮你检测配置错误警告或一些其他的问题,包括恶意软件警告而导致的搜索引擎优化(SEO)问题。...[详细]
我们的daydao平台开发80多个人,做了近三年的时间,现在还没有做完。...[详细]
第四,页面的可访问性 这一点主要是我们在进行优化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低级问题,比如网页打开速度慢,网页布局混乱,甚至网页有时候会出现宕机状况,网站是通过一个个网页组成的,保证网页的合理布局和正常访...[详细]
不可否认,体制会影响到企业的持续发展,但如果经营者有一个好的心态,不管企业是国有还是私有,都把它做好,体制就不再是问题,也就不会影响经营。...[详细]
坤鹏论回想起来,还真是这么个道理,这么多年来,最幸福的时候就是年收入没超过10万,还有个真心爱人天天陪伴。...[详细]
作为十四年职场浮沉,外企合资国企民企个体走过一圈的老司机,很惭愧的是,我还是不太懂得怎么讲成功学,况且成功经验这种东西,大都是天时地利人和使然,难以复制,不如和大家聊聊,怎么做会死的比较快。...[详细]
如果用户中断或直接取消下载/安装过程,这时将不会计入转换。...[详细]青海省市场监管局以“四个强化”持续推动扫黑除恶市场流通领域整治工作
而在未来,医生将会看到哮喘患者的日常活动数据、遗传标记情况和哪类蛋白质表达升高等信息。...[详细]
而处于“准关闭”状态的企业还有上百家。...[详细]
AD-2的位置虽然也在页面受关注的区域,可能是因为商品的原因导致,比如页面的广告内容吸引人,但用户打开后发现商品不是自己想要的,进而终止下一步操作。...[详细]